Sunday, 28 August 2016

一個城市的表情 Łódź

每個城市都有他/她的表情.



Łódź (中文發音接近''霧許'') , 這個位於波蘭中部的舊工業城, 也是波蘭電影歷史中心.  長久以來發展出視覺藝術, 讓這個城市獨特於其他古老傳統的波蘭城市.


那是一種無法形容的張力, 嗯, 有點像是在昏暗小酒館裡煙霧繚繞, 忽明忽滅的燈光投射在剛剛呼出幾口煙圈圈所形成的光暈那樣的頹廢.


Bazant 說在他心中Łódź 是David Lynch.
我不是很了解/喜歡 David Lynch 的電影, 就是那種整個過程會一直刺刺刺進你的耳朵, 你的瞳孔, 你的靈魂.....  一開始感覺很不舒服, 到最後卻很難忘.   Łódź,  是一個這樣的城市.  


在巴士站下車時, 這對繪於橋墩牆面的男女, 簡略地含蓄地透露出這個城市的個性.


這些塗鴉藝術, 其實是一個都市型態組織(Urban Forms)所發起的一系列街頭藝術展覽, 藉由世界各地獨立創作者, 在既有的公共空間(大部分是大樓牆面)創造進而啟發 Łódź 城市文化.  這一系列的創作都具有空間關聯性及延續性.  從2009年到目前為止, 有34個藝術牆面散布於城市角落, 該城市的旅遊局, 更發展了一張尋找城市畫廊的地圖, 讓觀光客在尋找寶可夢之外, 還有其他的選擇 


上幅是呼應了隔壁頹頃大樓(下圖)的創作


而這棟是情趣商品專賣店(至於還有賣什麼商品, 我就不清楚了)


這完全是我當時的動作, 這位創作者諷刺地描繪了觀光客.


這像是買醉女人等待永遠不會打來的電話....


巷口轉身驚鴻一撇, 在侷促狹小的牆面空間, 仍由林中振翅高飛.

售票亭屋頂上的貓?


至於比較接近David Lynch 的部分, 是真的跟電影有關.   Łódź 不但有電影學院, 還有電影博物館, 展示珍貴的電影攝影/放映器材, 以及早期電影史料.


當然, 這個城市保留了紡織工業時期的紅磚建築, 後來有一部分, 轉型成大型商場, 電影院, 戲院,博物館的綜合開放空間 (MANUFAKTURA) .



題外話:  波蘭各城市的自行車道規劃相當便利, 安全.  很多人車分道, 或是自行車優先的措施讓鐵馬成為最多城市人利用的交通工具, 類似台北U-Bike的公共自行車在各大城市都設有據點, 而且數量密集.  成為觀光客(我)最佳尋寶座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